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567章 资本的开始(下)(2/3)

向蔓延。也确实有一部分嗷嗷待哺的百姓也被得救。所以豪强反对,官家支持。”

“虽然在敛财,但一年收入不过四百余万贯,一户人家不足三百文,并且富人摊派得多,对贫困百姓压力不是很大。但是国家财政一直很困难,如果不是财政困难,我现在也没有机会与你们坐在这里说话了,而是大军继续向西。正是财政压力,我不得不停下脚步。所以官家也默视了介甫公的敛财。”

马上也要轮到庆州发放青苗贷之时,王巨得将它说清楚,不然自己管辖下就会出现混乱。

王巨又说道:“朝廷青苗贷过来时,先让百姓自行选择,余下的。摊派吧。”

“但用什么贷给祖阳?”另一个曹官问。

这也是一个问题,现在王巨手中有一些额外的钱帛,但可以用来奖励三军将士。也可以用来抚恤烈士家属,甚至重建家园。修建堡砦。

它们都能勉强说得过去,毕竟庆州乃是军事重州。

但挪出来放贷款,那就说不过去了。

“正好,我下面说的就是这件事,听闻为了盐税,诸位与商贾发生了争执?”

为了卖出更多的青盐,王巨派人暗中于各州城扬言,前线堡砦一旦建设完毕。以后休想再有私盐到宋朝来了。

如果翻开新地图,似乎是这么一回事。

几十个堡砦修建起来,几乎将所有路口一起堵死,甚至保安军那边的长城岭路也堵死了。

实际是不可能的,以后还会有私盐私商过来。

不过前线确实在大建土木,而且这也是一次正大光明销售青盐的时机。

因此前线大捷消息传扬开来,许多商人涌过来,要求购买青盐。

这让王巨隐隐有些后悔了,难道自己将盐价谈低了?于是提出征盐税。

以前没有盐税,买了盐钞。到指定地点销售,那个盐商还愿意交税?我能买盐钞,而不是买私盐。就算对得起朝廷了。

但那是钞盐,现在是青盐,抢来的盐!虽同是盐,性质却不同。

不过盐税定得也很低,交一个往税,与一个过税,那么就可以在环庆路各州军销售了。至于其他地方,则与王巨无关。

而且王巨也有一个说法……

这次交易量庞大,所得的分配群体也很杂。

因此王巨做了调节。比如鄜延路的官兵,有的是本路保捷与蕃兵。有的是来自京城的禁兵。那么最科学的方法,便是给一部分钱。让士兵花销,还有一部分变成商品与日用品,送到将士家人手中。特别是来自郑白渠的几万保捷军,与环庆路后方的各个将士,这些货物商品直接交到各县管事手中,王巨再请各个管事交给各将士家属手中,这样本身就节约了商贾的运输成本。

但它只是一方面,这些盐利所得,有一部分是修建堡砦、重建家园的,因此不是需要钱帛,而是需要各种物资。

至于参加运输的百姓,同样也需要各种物资,现在王巨又用物资刺激盐州百姓采盐,那又需要更多的物资。并且这些物资十分复杂,不可能得到钱帛,再到后方将各种物资重新买回来。

因此用了一部分以物换盐的方式交易,并且占的比例还不小。

其实就是钱,同样也麻烦,钱有交子、银子、铜钱与铁钱。

银子王巨是最欢迎了,并且往后去,银子在税赋中占的比例也在增加,现在每年朝廷每年的税赋收入当中,银子都占到了一千多万两。

不过有多少商贾愿意拿银子过来交易?

然而余下三样货币或准货币,同样头痛,即便铜钱,各式铜钱价格也不相等,仁宗时发行的铜钱,就远不及赵匡胤赵匡义时发行的铜钱硬通。

所以王巨请了延州商户帮助,让他们派来几十名管事账房协助。

不过数量太大太杂了,物价也在波动不止。

依然时不时让各个盐商钻到漏洞,变相地将购盐成本下降。

对此大家也无奈,数量太大了,防不胜防,没办法阻止,再说谁能掌控住物价?

所以推出盐税后,各个商贾排斥,这些官员同样不甘心,便责问,你们当真是每斤盐付出二十二文的代价吗?

总之,现在后方为了这件事,吵得不可开交。

官员虽是强势群体,可碰到钱,不好意思吵。于是双方旗逢对手,将遇良敌,基本打平了。但要么东风压倒西风,要么西风压倒东风,两风相据不下,能不下雨么?

因此王巨又说道:“诸位有没有换一个角度去思考,现在庆州本身就需要大量物资,有一部分是朝廷提供的,有一部分就是利用青盐交换的。如果换成官府去购买,以官府的呆板,加上数量巨大,买什么什么就贵,而且还会耽搁时间。商贾是赚了钱,但我们也是省了钱。”

这就有些深奥了,不过有的官员还是想懂了。

“至于加了商税,你们也可以对他们解释,实际也不多,一斤盐只交一文钱税,但交了这一文钱税后,就可以正大光明,心安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今天热搜又是我[娱乐圈] 赦大老爷的作死日常. 绝代战神 [娱乐圈]站姐追星指南 原来我很爱你 永远不要爱上我 华山武圣 我绑架了一个宇宙文明 农女太彪悍 跟世界首富隐婚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