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四七章 禽兽不如(2/3)

美化了儒学地位同样能理解,张载也是大儒,不美化儒家,难道还美化法家墨家?

“微臣听到许多人说汉以后,是法儒兼治,以儒为表,以法为里。实际这是错误的说法。儒家之骨,仁义,仁为义之本,义为仁之节。何为义,侧隐之心谓仁,羞恶之心为义,虽孟子未说如何羞恶,实际为节,为法。故《逸周书》里所说。能收民狱者。义也。荀子说,夫义者,所以限禁人之为恶与奸者也。夫子在礼记里也说过,司寇之官以成义,大夫强而君杀之,义也,除去天地之害,谓义。”

“这个有点道理。类似佛家的降妖除魔。”

“道可道,非常道,大道万千,总归一途,因此道佛儒在许多认识上多是殊途同归。”

张载这番话未必让所有人全部认可,不过大家都感到莫明其妙,这是朝会,说这个干嘛?

“我朝以儒家为学问标准,但儒家不是墨家。有这个法家的义,有这个平天下的兵。所以才构成了完整的儒学。比如这个不恰当的故事,汉朝文景之时没有用兵。但那时重的是黄老无为之道。到汉武帝时才重儒学,也从汉武时才开始用兵。这样比喻虽失了偏颇,但也说明儒家之道,以内为本,为家为国,此谓兼,此谓治,此为仁,此为爱。上忠君王,下爱百姓。”

“不错,不错,”赵顼连声道,这个观点他喜欢。

“不过对敌人则是要平,平就是义,就是伐,就是羞恶,就是节,就是除天地之害。然而在我朝现在恰恰相反,对敌仁,对己义……这让微臣感到痛惜。”

轰!

许多人色变。

这等于骂许多大臣连墨子都不如,那么岂不是连禽兽不如?

这也是张载气的。

弟弟是好心,更将陈襄等人当成了君子,当成了好朋友,却没有想到刚一离开京城,立即被陈襄利用,攻击王巨。

本来因为弟弟就让他难堪了,这一来,他更不能呆在京城了,刚才陈襄弹劾时,张载就产生了辞官的念头。反正是辞官,不如最后替自己弟子说公道话吧。

“各人有各人的道,各人有各人的法,因此我朝包容佛道,甚至西方夷人的宗教,只要是宣传仁义的,也任由他们宣传,再比如耕耘,有人用牛马,有人用铁鎝,有人用塔犁,还有百姓强行用人力背犁,做官员只能归劝诱导,能否强行百姓用那种方式耕耘。即便法不同,为何大家不能坐下来心平气和的协商,找出一条更完美的道路。或如青苗法,不执行罢,执行罢,不执行大家想一条比青苗法更好的国家富强之路,执行了,大家互相监督,去其所短,留其所长。况且我朝积弊那么多之时,为何不能内部团结,一致对外?”

王巨摇头苦笑。

老师还是想当然了。

其实不是宋朝,有几个国家不内争的。

所以他在前世最恨也最敬东方的那个倭国。只有那个倭国才能称为很接近张载所说的,不管那个倭国的人性如何,确实人家很团结。一个简单的例子,他们人种来源同样复杂,但人家明智的只有一个民族。如果不那个倭国资源有限,国土狭隘,那将是整个地球的灾难。

但赵顼不管的,他喝了一声:“好。”

大约这段时间也将他头吵大了。

“陛下,弟子王巨心性确实很激烈,因此当时拜入我门下时,我用镇尺打其手心,让他切记温良恭让,又说君子温润,温润似玉。不过他这个性格很难改正,于是我在去渭州分别之时,又说,你以后不能做一个君子,但可以做良臣,文能辅助君子治国安民,武能保卫国家百姓,打败胡虏,扬我大宋国威。几年后,王巨也确实做到了,这让微臣感到很自豪。”

这就是张载说的用意。

他下去不要紧,反正呆在朝堂上,束手无策,不知如何。但自己这个学生非是,以后必然是国家的栋梁之材。

但眼下王巨地位仍不高,如果司马光、陈襄等人一起调转枪口,对准王巨,王巨仕途便完蛋了。

所以张载说出这番话,皇上,俺学生可是一个大大的人才,难道你真不保护吗?

赵顼哑然失笑。

笑完后道:“王巨,向陈襄赔一个礼吧。”

但出忽他的意料,王巨道:“陛下,臣确实就是一个小人,小人常戚戚,故臣不愿意过份开罪别人,不过有人,特别是那些伪君子们,将臣当成敌人,那么臣将一辈子将他们当成敌人,再无苟和的可能。恕臣违旨,臣不会象陈襄赔礼。”

当然,他这个小人不能当真。

不过王巨确实很冤,张载将张戬与王巨对话真相说了,恐怕他也不会蛊惑张若水。

如果王巨表态支持青苗法,为何不留在条例司?

然而王巨性格刚硬如此,也让一些人倒吸了一口冷气。

赵顼叹了一口气,陈襄官风不错,又是南方人,王安石一退一进,不得不听从王安石的意思,将许多大臣贬放,所以赵顼想将陈襄留在京城,由他来掣肘,至于王巨,更是想以后大用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痴傻毒妃不好惹 最强御兽系统 四合院:我真不是大地主啊 宠妻无度 绝世武魂 快穿之这届宿主有点强 灵宇妙天之门 0℃缠绵:冷总的午夜新妻 我来自10亿年前 鬼尊的霸道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