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众将劝进(1/4)
只用了不到半点的时间,护民军取襄阳,下扬州,破金陵,不但把地盘扩大了三分之一,还彻底封住了明受小朝廷北进的路线。
有了金陵和襄阳这两个长江南岸的据点,护民军随时都可以长驱两浙,把明受小朝廷撵进大海。
岳飞之所以没有下令攻取两浙,一是要储备军甲粮草,应对秋冬的金兵南下,第二则是曾和金兵勾结的赵构已死,如今刚刚上位的小皇帝赵旉并没有得罪护民军的地方。护民军攻打赵旉,属于“名不正,言不顺”。就算能够成功攻取两浙,也完全是以暴力取胜。
偏偏这一点是岳飞无法容忍的。
岳飞的真正梦想不是称王称帝,而是疗治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中华大地上越来越恶劣的政治生态。很多人提起春秋战国时期,第一印象就是战乱频仍,国与国之间无日不战。但很多人忘记了那个时候的战斗,不止讲暴力,还讲公义。在最残酷的战场上依然保留着人性的底线。所谓的“不杀降,不擒二毛。”投降了就不会被杀。少年兵士和头上有了白头发的老兵也不会被擒。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绵延几百年的春秋战国,华夏大地上的人口一直在增长,华夏能够控制的核心地盘也一直在扩大。燕赵两国直接把疆土扩大到了北方草原。
而秦的野蛮变法地,还有“以首级论军功”的无底线战争法则,直接把华夏大地的战争文明完全摧毁。
正是从秦国的崛起开始,斩首,杀降,屠杀妇孺,为了取得胜利可以背信弃义,可以无所不为,战争终于变成了彻头彻尾的野蛮游戏。
时人只看到秦的一统天下,却没看到天下的户口减少了三分之一。秦的残酷统治,甚至逼得向来视蛮夷为仇敌的燕赵百姓跑到了北方草原上投靠蛮夷,从而大大加快了蛮夷民族的文明化,终于成了华夏文明的生死仇敌。
因为秦用野蛮手段得了天下,讲道义的统统取得了失败,也就给后来的野心家们树了一个恶劣的先例。
后来的改朝换代就彻底变成了全天下百姓的大灾难。
秦汉之际,持续不到十年的战争,让天下户口减少了三分之二。东汉末年的三国更加夸张,董卓乱政时,天下尚有四千万汉人。晋国一统时,全天下只剩二百万汉人。五胡乱华的最重要原因,并不是晋国皇族的自相残杀,而是当时的黄河以北,内迁胡人的总人数比汉人还要多。这才是五胡乱华真正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隋唐之际,人口比例更是减少得吓人。到了唐玄宗时期,人口规模才恢复到隋朝末期。然而随之又是一场安史之乱,天下户口直接减半。
五代十国时期,横行天下的兵匪,有好多支军队直接走到哪里吃到哪里,他们吃的不是粮食,而是活生生的人肉。如魔王秦宗权,喜食小儿孙儒。这些军队所到之处,真的只剩下一地白骨。
通过这些越来越残酷的改朝换代可以看出来,华夏战争愈来愈趋向于毫无下限。谁的手段最狠,谁就能笑到最后。惟一苦的就是百姓。
岳飞虽然有了后世的记忆,也知道后世国家的运行模式,不过岳飞也不是王莽那样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者,岳飞不会在宋朝推行后世的国家模式。
可是他也不会全盘照搬曹操等人的建国模式。
岳飞想以身作则,用一场又一场略存道义底线的战争来改变宋人的战争观。当然,真想让自己的战争模式对后世起到垂范作用,护民军就必须笑到最后。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历史很残酷,失败者是没有发言权的。
岳飞之所以锁扬州城,却要让扬州百姓完全出城,正是为了向天下各方势力作一个表态,“战争是军人的事。若是谁敢拉着百姓殉葬,那就是禽兽不如的东西。应该天下共诛之。”
护民军此次南下,攻下了十几座城池,杀戮却极少。不但百姓们没遭屠戮,连赵宋的官员们,除了民愤极大的被斩首,大多能保全身家性命。
南征之前,护民军虽然兵威极盛,战无不胜,但天下人总对护民军抱有疑虑。他们不知道护民军的军政模式到底能不能持续下去。
毕竟岳飞太过妇人之仁了,某些方面比项羽更过分,项羽虽然爱惜士卒,但不恤百姓,对敌人更是动不动就烹之。
反观岳飞起兵四年,似乎还没有因为私愤杀过任何一个人。
这样的人能笑到最后吗?
然而拿下了襄阳和金陵,天下人再不敢怀疑护民军的能力。这样无坚不摧的兵锋,得天下如翻掌耳。
如今的护民军,就像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周,虽然四周存在着各方势力,但后周的军力和国力明显可以吊打周边势力。只要不犯大的错误,护民军肯定能够扫平四方,一统天下。
正是因为看好护民军的未来,岳飞从襄阳回到汴梁后,怀抱各种目的的文臣武将及各方士人开始大规模的劝进。
他们引经据典,言之凿凿,甚至用略带威胁的语气告诉护民军的三大巨头,护民军如今已经全取中原,岳帅必须要登基称帝了。若再不称帝,只会让胡大散播的“岳飞没有称帝的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冤家师徒
我和女总裁互换了身体
困兽战之逃不掉的爱情陷阱gl
不寻常事务所
大唐倾世宠妃
六零杂货铺
落入掌中
我的女祭司
病娇影帝,团宠小甜妻又作妖了
最后的魔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