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搬运族中体制(2/3)
“治宗厅,传达族长的命令,监督族产,家法判决,按族规收取族银——这也是必不可少。”>
“务农、商坊、求学三条路子,都也有赏罚,求学考不上童生,年纪到了自然要退下来,不再获得族内支持。”>
“关键是其中一点,以后族内分主事、执事、录事,稚丁四种。”>
“族内子弟,可选择自己愿意加入的一块,同时承担自己义务和交纳的族银,具体数目,由族内商议,我大体上认为,农一商三相对适宜。”>
“对族内毫无贡献,自身也无成就,加入就是稚丁,稚丁无晋升权。”>
“子弟能自己创业,在农得十亩田,在商能建一家小店,或者赚一百两银子,在学考取童生,都可成为录事,有晋升权,晋升到族内执事。”>
“录事和执事,都有专门养老银。”>
“主事可由族长任命,但各厅执事必须是本厅出身,这是免除日后家主随意安插人手,只会搜刮不会经营。”>
“唯治宗厅族长可随意安置。”>
这话一落,只见族里细小溪流,又起了变化,变成赤红,略带些黄,这赤红和以前不同,充满了生命力,叶青不由心里一动——这是族运来日方长的迹象!>
叶青说这个,并非是虚妄,这在某个时空里,是经过考验的政策,完全照搬着成功的条款。>
某朝初,有个200人的小族,祖父是前朝儒生,祖籍在靠近山西太原到河北这段上,按照预测,这家族200年内很穷,族气灰白,朝夕不保,没有出过秀才。>
而有青色之神,奉命实验,把这几条体制点化给当时的族长,赐下“蓄田蓄产以固本,治学求仕以升格”十四字真言,并且给50两银子启动资本>
这个族长很兴奋,拉着几个族老商议后50两银子全买了地,为以后儿孙攒点家业,并且族里人凑钱,请了先生教小孩>
一晃三十年,族里出了不少童生,但没有秀才,族里也没有纠纷,还算和气,在周围十几里这族是出了名的团结>
各自出去营生,办了族学,有不少没考中的都出去经商了,也有不少死在外地。>
出去做生意,或得罪了人,被人整的破产,没能把消息传到族里就死在半路上,或者是被强盗抢了,流落在外。>
也有不少扎下跟来有了盈利,走上了经商的路子,这些盈利的,一部分钱送回族里,凑起来开了族学。>
而青色之神点化之后第54年,一个族中弟子考中了秀才,没能考中举人,全族里庆贺,远在外地经商的族人也回来>
这秀才经过十多年经营,依靠着族里的力量,当上了主薄,同时当上了族长,拉扯了不少族人当着小吏,给自己和族里捞了不少好处,因这层关系,族里经商的开始做大。>
这时的族运是淡白,有一点灰。>
以后族里一直坚守着蓄田蓄产,不如意的族人也有饭吃有地种,这在古代已是非常强的生活了,因此更加团结。>
往后到100年,家族开始具备了一些规模,族气是淡白到白,已影响县,被别的晋商试探打压,因团结,几次试探打压都撑了过来,晋商圈子里也承认这一族有资格参与——虽是老幺,最小那一批>
然后就保持着这个惯性渐渐壮大着。>
150年时,族气已是淡红,这族在县里已是标准豪强,底蕴差,暴发户,但非常团结,要不是这族里读书人多,有些文风,早被当地主流社会排斥了,而且这时,这族族长的话在县里很有分量,话说出来县令也要考虑考虑>
生活水平不错,哪怕再远的族人,都没有给外姓人去打长工,都有地种,老人也会有饭吃,儿女意外没了的,族里也管着(族里养老),因那时负担得起,很多人经商,成为土豪>
200年时,最浓烈时是接近纯红,全族有三千人,县里和周围几个县都有着族人担任官吏,郡内一呼,从者云集。>
资本生意跟着几家,南做到江南,北到内蒙一线,已经形成全国网络。>
然后上达天听,突然之间被朝廷抽打,自朝廷那里让整个环境开始破败,搞得经商全面破碎。>
经过族老和族长还有秀才上的族人一致决定,全族分散到全国各地,十几人一块,经商告破,但还保留着大量的资产>
分成很多小股分散到全国各地,他们拿着资产,靠着原来的关系和人脉保持着联络,每隔12年来一次全族会面>
这时族运是浓白,没有红了,并且这时也接近朝廷的尾声,在历史上变革之时,这族还留下了一笔。>
这族里原本历史200年贫寒,并且50年才出一个秀才,说明素质很差,但第一次证明,家族如果依靠体制,可以气数连绵,渐渐登高,若不是朝廷打压,还可以更上一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重生之蟒龙传说
致命游戏
冷刺
烈野
和大反派互穿的日常
我的手机连万界
大地魔骑
张若尘池瑶
书中游[快穿]
重生:从包沙场开始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