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二百六十四章 提议上京(3/4)

。平日李权及李慕家备东西,都备上李诸家的,不是说他知道李诸一定会去,只是习惯使然,且多备一份,有备无患。

李权交待了会儿,即与李诸一家、俩位长辈一起回村。

众人至李家村,在村口,李诸让李海哥仨将家里的人都叫回李老家,说有重要的事相商。

他带着众人,直接至李老家。

在李诸心中,李老爷子的家,才是众人的归属、众人的集中地。以后,自己家的孩子,也是回他处,才是集中地的。

一柱香时间,李老爷子,李洪深夫妇,李渔夫妇,李翠花夫妇都过来了,能过来的,都过来了。孩子们上学堂,还未放课,李翠巧至镇上卖东西了。虽然人未齐,但主要的、能说得上事的,都回来了。

滨滨及李海哥仨也在,这几位都是没有上学堂的。李诸也没有在孩子们面前避忌的想法。而其他人,知道李诸家的孩子们聪敏,也没有避嫌的想法。孩子们就都得以大厅里听大人说事。

李诸简单与大家说了官磊坤及官简星的事,以及俩位长辈欲带人上京的事,李诸平仄无变的叙述完,即站在旁边。

李诸是最小的儿子,他将自己的位置排得很正,换个角度说,他将自己在家里的位置排得很低。他认为,在长辈在的场合,他都只能是听从的份,无做主的权利。这可以说是李诸的一种孝,一种对长辈的尊重。

其实以李诸的秀才身份,说话份量还是很重的。家里的与李诸同一辈的人,都有做事以李诸为主的趋势。可惜李诸现在仍未发现。

官磊坤听了李诸的介绍后,认真的看着李老爷子与李洪深俩人,擦了擦眼泪,道:“妹子,你的儿子都成爷了,我可怜的妹子啊。”

李老爷子及李洪深俩人尴尬的对看一眼。从对方的眼里都读出了双方都不想跟着上京的心思。

怎能不尴尬?

官磊坤与自家娘同辈,是俩人的舅,是长辈,但是看起来,俩人更像是他的长辈。官磊坤是秀才也就算了,官简星是商人,与李诸一般模样,可与俩人持平辈礼,这点令李老爷子与李洪深,浑身不自在。

在这里,女孩子十三岁嫁人生子是常态,四十岁四世同堂的大有人在,而像官磊坤说的,他是拿他自己作对比,在这里,这根本就不是正常的。

总之,俩老人都不想跟着这样的长辈上京。他们本来自认为在李诸时不时买抽风的东西的击打下,抗击打能力已非常强了。现在才知道,李诸抽风的想法及动作,都是有源头的。这隔代也隔得太远了。

李洪深看了看官磊坤,对官简星道:“星,虽然咱们同辈,但我的岁数在那里,人老了,身子骨就不太好。上京来回赶日子,我这老身子,就不折腾了。”

李老爷子立即表态,也不想跟着上京。不顾官磊坤、官简星俩人的劝说,李老爷子及李洪深俩人都明确不跟着上京。

李渔想着家里的地,正是秋收时候,也不想上京。当下立即表态不去。

在场,心情最激动的当属李翠花的夫张然。

官磊坤及官简星完全想不通,为什么这家子人好像都排斥认自家这个亲,严格说起来,这都是他们高攀的。有哪个人,听到有官爷为亲戚不是上赶劲儿的攀上附近的,但李家众人,不撇清,也不粘上来,这就有点奈人寻味了。

其实,这也只有李家村的人才会这样。这一切都原于其太婆,姨娘的身份。

众人不愿意摊亲,与官家过多的牵扯,原因是,认亲固然重要,但大家都没有忘记,他们的这位太婆,是位姨娘,即妾氏。

李家村有条村规,宁为商人妻,勿为秀才妾。大家不知道为什么有这样的村规,但祖辈的规定,大家都这样盲目的遵从。

凡是李家村的女子,为妾的全家人都要被逐出李家村。

李诸家的人在李家村现在生活得还算不错,日子也才刚有盼头,且大家的根都在李家村。离开李家村肯定是不现实,就太姨婆这一身份,认亲这事,都必须瞒下来。不需多说,大家心里都想到这一点。当然,这些都不能当着俩位长辈的面说个一二三的。

官磊坤显然是将大家都当亲人的,不然也不会那么多年都没有放弃找寻。这亲是要认,多个亲人在世走动也是好的。

李洪深看一屋子的人,这个说不去那个不去,想着现在是秋收期,这些他可以理解,但是京里来的俩位可不能理解,个个都不去,怎么也说不过去。只有他的儿子愿意去,这也是不行的。(他刚刚已经知道李权同意上京了。)

李洪深想了想,对众人道:“今天早上,大家应该是一早赶回来的,都饿了吧?有活的都去干活,这会儿有我与洪琪。”

众人听后,都起身各忙各活。官磊坤及官简星的脸色瞬间好看些,有这句话,即大家将讨论谁人一起上京了。毕竟这样的大事,这样的大家庭,不可能一下子就有答应的。

留下李老爷子及李洪深在家里陪着俩位长辈,其余的人都一致向李诸家行去。

是否上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丞相的冷妻 唤城 首席宠妻百分百 修真大闲人 我是武侠大反派 忠犬老公,宠上瘾! 冥鸦三千 悍女赋 大龙挂了 铭纹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