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一千四百二十章 吃水不忘挖井人(4/4)

已温,拔去塞孔木条,其筒自脱。”(《外科正宗?痈疽门》)。

这种煮拔药筒的方法,在明清的一些重要外科著作如《外科大成》等以及《医宗金鉴》,都有详略不等的载述,表明此法当时十分流行。

除了煮拔筒法,也应用一些更为简便的拔罐法,如明?申斗垣的《外科启玄》就载有竹筒拔脓法:“疮脓已溃已破,因脓塞阻之不通……如此当用竹筒吸法,自吸其脓,乃泄其毒也”。

至清代,拔罐法获得了更大的发展。首先是拔罐工具的又一次革新。竹罐尽管价廉易得,但吸力较差,且久置干燥后,易产生燥裂漏气。

为补此不足,清代出现了陶土烧制成的陶罐,并正式提出了沿用至今的“火罐”一词。

对此,清?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一书叙述颇详:“火罐:江右及闽中皆有之,系窑户烧售,小如人大指,腹大两头微狭,使促口以受火气,凡患一切风寒,皆用此罐。”

表明陶罐已作为商品买卖,广为流行了。

其次拔罐方法,有较大进步,“以小纸烧见焰,投入罐中,即将罐合于患处。如头痛则合在太阳、脑户或颠顶,腹痛合在脐上。罐得火气舍于内,即卒不可脱,须得其自落,肉上起红晕,罐中有气水出。”

此类拔罐法即目前仍颇为常用的投火法。同时,一改以往以病灶区作为拔罐部位,采用吸拔穴位来提高治疗效果。

另外,清?《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中还提到一种治疗疯狗咬伤的特殊拔罐之法,即在咬伤处,“急用大嘴砂酒壶一个,内盛于热酒,烫极热,去酒以酒壶嘴向咬处,如拔火罐样,吸尽恶血为度,击破自落”。

综上所述,拔罐疗法在中国已有二千余年的历史,并形成一种独特的特殊的治病方法。但是,应该指出的是,其发展过程是十分缓慢,它长期以来,主要是用以治疗痈种疮毒,清代虽有所拓展,而从总的情况,仍宥于疮疡外科的外治法之中。

因此,本来属于刺灸法之一的拔罐法,在中国古代大量针灸著作中却十分鲜见,尤其是清末之后,随著针灸医学本身的衰落,拔罐法也流落于民间,其发展更趋于停滞。

也是因此,拔火罐疗法被慢慢的成为中医的治疗手段了。(未完待续!

s:注:谢谢金桂冠非礼、谢志修两位大大的打赏支持,谢谢!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综]最佳闺蜜 永生之狱 倾世宠妃:捡个王爷游四方 倾世宠妃:捡个王爷游四方 重回少女时代 帝少的私宠甜妻 那月光和你 农门辣女:山里汉子甜宠妻 宿命之环 弃少归来,争夺亿万家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