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1/2)
总之,替肃顺、载垣、端华等人定的八款罪名,没有一款是真正站得住脚的,没有一款是能真正叫人信服的。
有人说,怪了,想那恭老六左右,才智之士甚多,如文博川、曹琢如,都是一时之选,怎么拟来拟去,拟了这么一份漏洞百出的罪状出来
嘿,这还不明白肃顺这个人,只是脾气太坏,做人太霸道,说到正经办差做事,却都是照着文宗皇帝留下的规矩来的,没有真正逾距的地方所以,恭老六那边儿,抓不到他真正的痛脚,只好胡编乱造了你看,连个“贪墨”什么的都抓不到
贪墨嘿,拿这个说事儿,也杀不了人家的头啊
贪墨杀不了头哪个说的你想一想戊午科场案柏中堂不过收了十六两的银子,就叫肃顺砍了头了那可是中堂大学士宰相那可是嘿,区区的十六两银子这么一点儿鸡毛蒜皮,居然就要了宰相的脑袋嘿莫说本朝从无这样子的先例,就是考诸二十四史,有过这样子的事儿吗
呃,还真是
本来,“贪墨”多堂皇的罪名啊而且,“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必然大快人心这个天道好还,报应不爽啊可是哼硬是抓不到肃六的把柄只好云里雾里,胡诌一通了
难道肃顺真的是清官
嗐怎么可能肃六如果是清官,他热河的大花园哪儿来的他和端老四可比不了他四哥是亲王,他呢,说到底,闲散宗室一个罢了,早早儿的就分府别居,好不容易考封了一个辅国将军,还是三等的,够干什么吃的他能有什么家底儿
那就是时间太仓促了,抓不住他贪墨的证据,只好像你说的,“云里雾里、胡诌一通”了
着啊
嗯,既是“云里雾里、胡诌一通”,这个胡编乱造,那么,再怎么个“才智之士”,再怎么个“一时之选”,也编不像、造不像啊
着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哪怕这个“巧妇”,是文博川、曹琢如这样子的人,也不成
人的心理,既奇怪,又现实:肃顺在世的时候,受肃顺的气,吃肃顺的亏,于是,恶也欲其死;等到肃顺被砍了脑袋了,彼此的厉害冲突消失了,或者说,这个“厉害冲突”,已经转移到新的当政者身上了恭亲王虽然杀掉了肃顺,但是,抑满扬汉、裁减八旗钱粮的政策,可是全盘的继承了下来就开始同情肃顺受到的冤屈了。
同时,通常情况下,“吐槽”新当政者的必然产物之一,就是对旧当政者的怀念人们会自动过虑掉旧当政者的种种坏处,只记住他的好处。
恭亲王掌国,推新政,办洋务,那是被“吐槽”的狠了。
于是,某些卫道之士,开始怀念起肃顺的守旧了。
这班人,和对恭王不满的旗人、宗室,混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奇异的为肃顺抱不平的暗流。
至于真正受惠于肃顺的人以湘系为代表的的地方汉员,暗地里,更加是为肃顺抱不平的。只是大伙儿都有一个默喻:辛酉政变,是人家满洲人“闹家务”,既不干咱们的事儿,咱们就不必多事儿反正,“抑满扬汉”的政策,在新当政者手里,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变化。
这股为肃顺抱不平的暗流,谈不上多么汹涌澎拜,毕竟,不管是不是同情他,真正喜欢肃顺的人,几乎没有,可是,“人心郁结”,也毕竟是个事实。
照应肃顺的遗属,纾解“人心郁结”之外,更可藉此宣扬新朝宽大为怀的德意,在八旗内部,冲淡黜神机营“出旗”带来的戾气,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儿。
轩亲王为辛酉政变当事人之一,肃顺为他手擒,由他出面安排对肃顺遗属的照应,道理等同于查看肃顺家产时文博川对征善、承善两兄弟的“网开一面”、“法外施仁”,是十分合适的。
只是,郭嵩焘还有一个疑惑:辛酉政变的当事人,可不止轩亲王一人,而且,他并不是决策者,最核心的三位,其实是恭亲王和慈安、慈禧两位皇太后,那么,不晓得这三位对轩亲王的这个安排怎么看呢他们四位的意见,是一致的吗
呃,轩亲王此举,还有没有什么更多的深意呢
正在浮想联翩,关卓凡说话了,“肃豫庭的事情,咱们得空儿了再聊;今儿个,已经在旺察氏母子这儿耽搁了不少辰光了,咱们赶紧办正事吧”
郭嵩焘一怔,连忙说道,“是”
因为先头插进了旺察氏母子这档子事儿,关卓凡估摸着,顾问委员会的“正事”办结之后,无论如何,赶不及在宫门下钥之前回宫了当然,也可以叫开宫门,只是并没有十足必要去破这个规矩,而且,如果回宫,十有 ,皇帝会推迟传晚膳的时辰,空着肚子等他。
于是,关卓凡派人提前给宫里和府里打了招呼:今儿个晚上,回府,不回宫了。
另外,也是因为时间的问题,顾问委员会这边儿的“正事”,程序上就和上午外务部那边儿的掉了个个儿:先拍“大合照”,再“视察、慰问”,以及发表“重要讲话”。因为,如果像上午在外务部那样子,把拍“大合照”放到最后,则冬天天儿黑的早,到了时候,拍照所需的光线,一定不足够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国吕布逆转人生
陷入我们的热恋
风云少主
穿成恶毒女配她女儿[穿书]
恶魔指轮
随身带个火影世界
重掌天宫
秦晚烟穆无殇
黑客撞上黑道
轮回乐园:法爷但是幸运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