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0276 天龙寺的大劫难(2/4)

枯荣大师道:“誉儿,你坐在我身前,那大轮明王再厉害,也不能伤了你一根毫毛。”他声音仍是冷冰冰地,但语意中颇有傲意。

张辰道:“是。”弯腰走到枯荣大师身前,盘膝面壁而坐。枯荣大师坐得比较高,所以能将张辰的身子都遮住了。

保定帝又是感激,又是放心,适才枯荣大师以枯禅功替自己落发,这一手神功足以傲视当世,要保护张辰自是绰绰有余。

枯荣让张辰坐到他面前的举动,其实是一种稳定军心的技巧。若他真的有把握,就不会摆什么剑阵了。只以《枯荣神功》迎敌就是了。没有这样作,显然是没有把握。

但他在这里是所有人的主心骨。将张辰留在身边看顾。表现出轻视对方的傲意,自能有效提高其它人的信心。

过了好一会,只听得门外走廊上,本因方丈的声音传来:“明王法驾,请移这边牟尼堂。”

另一个声音道:“有劳方丈领路。”

那声音听起来甚是亲切谦和,彬彬有礼。与电视中那强凶霸横的形象差之甚远。

接着听得本因推开板门,说道:“明王请!”

大轮明王道:“得罪!”举步进了堂中,向枯荣大师合十为礼,说道:“吐蕃国晚辈鸠摩智,参见前辈大师。有常无常,双树枯荣,南北西东,非假非空!”

这鸠摩智肯移驾来此。一方面是想摆出并不强取的架子。一方面是给了枯荣大师的面子。但是见面就把枯荣大师所参枯禅的来历说了出来。也是给对方下马威。

枯荣大师,“大轮明王博学精深,果然名不虚传。一见面便道破了我所参枯禅的来历。”

世尊释迦牟尼当年在拘户那城婆罗双树之间入灭。东西南北,各有双树,每一面的两株树都是一荣一枯,称之为“四枯四荣”,据佛经中言道:东方双树意为“常与无常”,南方双树意为“乐与无乐”,西方双树意为“我与无我”,北方双树意为“净与无净”。茂盛荣华之树意示涅槃本相:常、乐、我、净;枯萎凋残之树显示世相:无常、无乐、无我、无净。

如来佛在这八境界之间入灭,意为非枯非荣。非假非空。

枯荣大师数十年静参枯禅,还只能修到半枯半荣的境界,无法修到更高一层的“非枯非荣、亦枯亦荣”之境,是以一听到大轮明王的话。便即凛然,说道:“明王远来,老衲未克远迎。明王慈悲。”

大轮明王鸠摩智道:“天龙威名,小僧素所钦慕。今日得见庄严宝相,大是欢喜。”但语气中恐怕殊无钦慕的意思。

本因方丈道:“明王请坐。”鸠摩智道谢坐下。

张辰这时悄悄侧过头来,从枯荣大师身畔瞧了出去。只见西首蒲团上坐着一个僧人,身穿黄色僧袍。不到五十岁年纪,布衣芒鞋,脸上神采飞扬,隐隐似有宝光流动,便如是明珠宝玉,自然生辉。

这种外表,倒真是个有道高僧的样子。与电影电视剧中的那种大卷毛发型,大耳朵,光半边膀子的反派造型全然不同。

再从板门中望出去,只见门外站着 个汉子,面貌大都狰狞可畏,不似中土人士,自是大轮明王从吐蕾国带来的随从了。

鸠摩智双手合十,说道:“佛曰:不生不灭,不垢不净。

小僧根器鲁钝,未能参透爱憎生死。小僧生平有一知交,是大宋姑苏人氏,复姓慕容,单名一个‘博’字。昔年小僧与彼邂逅相逢,讲武论剑。这位慕容先生于天下武学无所不窥,无所不精,小僧得彼指点数日,生平疑义,颇有所解,又得慕容先生慨赠上乘武学秘笈,深恩厚德,无敢或忘。不意大英雄天不假年,慕容先生西归极乐。小僧有一不情之请,还望众长老慈悲。”

本因方丈反击道:“明王与慕容先生相交一场,即是因缘,缘分即尽,何必强求?慕容先生往生极乐,莲池礼佛,于人间武学,岂再措意?明王此举,不嫌蛇足么?”

其实这里的大部分人倒不知道为什么姑苏慕容氏能知道《六脉神剑》的事。要知道,这门功夫连大理的正牌皇帝都未知道。

张辰心里的推测,自然是因为李秋水的女儿,李青萝手中有当年琅环玉洞的藏书。那里面十分明白的标明的缺少的武功有四种。

一是《降龙十八掌》,一为《打狗棒法》,另外的就是大理的《一阳指》和《六脉神剑》。

这《六脉神剑》,理论上是当年无崖子探过的。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而没有成功。

理论上应该是因为武功方面的原因。当然说无崖子打不过天龙寺的人也不合适。

只能从他取天下其它门派武功,而无人知晓的角度上说。应该是从天龙寺不能不知不觉的取。所以没取。

如果无崖子会正面去抢,那么天下应该早就知道,有人在硬夺各门各派武功了。

而慕容博单单把这门《六脉神剑》尊为天下第一剑法,想必是从《一阳指》中推断出来的。

丐帮的前任帮主与慕容博一来有交情。二来丐帮帮主的武功,在江湖中时有流露。以慕容博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赏善罚恶大系统 偷天盗尊 恋爱中的樱花雨 曾经是兵 衡华 东瀛怪诞创造时 快穿之王女要复生 原来你喜欢我呀 穿书后我与女主联手了 身为瘟疫父神的我要怎么拯救世界?